关键词:平价上网+碳中和
●●●大●●
一、硅料:价格有望维持高位
●●●大●●
硅料:2021年供给释放有限,价格支撑下头部公司盈利有望超预期。
二、玻璃:结构性供需紧张
●●●大●●
玻璃:2021年总体供需紧平衡,宽版玻璃将出现结构性供需缺口。
三、硅片:明年价格可能下行
●●●大●●
硅片:2021年供给释放加速,价格或将下降,影响企业盈利。
四、电池片:产能结构性紧张
●●●大●●
电池片:2021年总体产能足够,但将出现大型化电池片结构性紧平衡。
五、胶膜:盈利能力提升
●●●大●●
胶膜:2021年供需紧平衡,优质赛道盈利提升。
六、逆变器:受益海外需求恢复
●●●大●●
逆变器:疫情恢复下,将受益于全球装机景气度提升。
国产逆变器近年随国内市场好转而迅速进步,目前在性价比上领先海外企业,价格低于海外企业约60%,具有较强吸引力。
2019年,华为与阳光电源已晋升为全球龙头,市占率合计35%,而其他厂商份额较为分散,市占率在3%~8%不等。
虽然国内厂商产品不具有价格优势,但盈利能力不输海外竞争对手,2019年毛利率均可达到30%以上水平。另一方面,在疫情影响下,国内厂商加速产品出海,海外收入占比的提升有助于盈利提升并扩大市场影响力。
组串式性价比凸显,高盈利增加公司业绩弹性。组串式因更多MPPT增加发电量和更好的运维便利性,逐渐成为逆变器的主流趋势。2019年组串式逆变器渗透率为60%,未来有望达到80%以上。另一方面,组串式逆变器溢价空间大毛利率高,提高组串式出货产比有利于提升盈利能力。
七、跟踪支架:渗透率逐步提升
●●●大●●
跟踪支架:渗透率将逐步提升。
光伏三大趋势
●●●大●●
趋势一,HJT(异质结)电池:更高效率,2021年将加速落地。
相比现有的PERC电池(2019年平均转换效率为22.3%),HJT具有上限更高的转换效率,理论转换效率有28%,叠加双玻、叠瓦等其他技术,最终效率甚至可以高达48%。
HJT电池在2020年取得了明显发展。就成本而言,HJT设备单GW投资降至4.5亿,2020年最受关注的HJT招标包括山煤1GW、华晟500MW和通威1GW项目,HJT单线规模从之前的50MW提升至200-400MW,为产线的降本做出了较大的贡献。
2021年有望降至4亿甚至更低水平;就转换效率而言,HJT产品更加成熟,转换效率已接近24.5%左右,预计2021年将进一步提至24.5-25%以上;就下游电池片厂商而言,越来越多厂商加入GW级投资行列。
而作为降本增效最重要的一环,设备的国产化是加速实现HJT降本最重要的一环。
趋势二,大型化:2021年,组件大型化两大阵营或迎来竞争白热化阶段。
组件大型化是光伏未来的趋势,今年182阵营和210阵营争论的白热化,更是明年大型化热潮来临前的信号。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明年的宽版玻璃的产能将成为组件大型化的重要制约,供给制约或在明年下半年好转,届时两大阵营争夺市场将进入白热化阶段。
趋势三,储能+户用式光伏:2021年光伏平价打开储能+户用光伏的市场空间。
明年,国内光伏将正式进入平价上网时代,集中式光伏发展成熟,具有较强的经济性,而分布式光伏的潜力也将逐步显现。
分布式光伏+储能模式可广泛应用于家庭、社区、工业园区、商业建筑等不同场景中,借助于电力市场的价格机制实现多种商业模式,光伏+储能将实现从购买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变。
而目前特斯拉和隆基引领的BIPV更将使得光伏成为具有金融属性投资价值的消费品。
根据相关数据统计,2018年BIPV全球市场规模为2.91亿美元,预计202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11.56亿美元,2018-2027年年复合增速为16.57%,未来发展前景广阔,是一片蓝海。
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9年10月12日发布《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》针对建筑光伏系统中的设计、施工、验收、维运等环节订定规范和标准,并在当年12月1日起生效,未来国内BIPV将迎来高速发展。
来源:研报社